
深圳商报:一部《熊出没》,让许多人记住了深圳华强文化科技集团。从2010年起,华强文化连续六年蝉联“中国文化企业30强”。日前,记者走进这家从“华强北”走出来的“中国迪斯尼”:LED超大屏幕、数字动漫、特种电影展示,一进入华强文化的展厅,就仿佛徜徉在文化科技的海洋。
从最初的一家影视科技设备提供商,到形成包括动漫、电影、主题演艺、文化衍生品、文化科技主题公园在内的全产业链企业,华强文化大胆将高新科技引入传统文化产业,创新提出“文化+科技”的发展模式,探索出一条文化科技产业规模化、多元化、国际化的发展新路。仅仅几年时间,华强文化快速崛起,员工队伍发展到上万人,主题公园表现出强劲的竞争力,在全国范围全面开花,并开始走向世界。
“文化+科技”诞生“中国迪斯尼”
据深圳华强文化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刘道强回忆,早在1998年,华强文化的前身还是一家主要从事计算机系统集成的公司。在1999年被华强集团并购后,华强文化科技集团的第一家子公司——深圳华强智能技术有限公司正式成立。第二年,“180度环形银幕立体电影成像技术”就取得了美国发明专利,“环幕4D影院”也于当年闯进海外市场。自此,华强集团走上了“文化+科技”的产业发展道路。
“我们一直想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,再转到一个新的行业里。”刘道强说,在企业创立的头5年,一直处在摸索阶段,并在不断思考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。2000年,华强文化开始研究特种电影,并于同年11月带着最新研制的180度环幕影院,第一次亮相美国亚特兰大的IAAPA国际游乐设施展,立即收到两个订单。
美国IAAPA展览取得成功并出口至多个国家之后,华强文化又瞄准高科技游乐领域,集中研发大量高科技游乐项目,迎合当时的文化娱乐市场需求。华强文化决心要做大型的主题公园,“要向迪斯尼和环球影城学习”。于2008年正式营业的安徽芜湖方特欢乐世界,是华强的第一个主题公园,同时也是国内首家大型高科技文化主题公园。
华强文化此后制定出多元化发展路线,比如华强数字动漫实现了以人工智能技术、数据库管理技术、大容量无间隙渲染阵列等自动化技术为核心,全无纸化、规模化、专业化生产,陆续创作了“熊出没”“生肖传奇”等一系列的高水平动画作品。华强特种电影还全掌握影视数码科技、影视仿真科技、超感体验和影视后期特效等成套影视制作专业技术,自主研发了多种智能化拍摄系统,推动了特种数字电影的产业化;华强主题演艺凭借自动控制、人工智能等技术优势,陆续打造出“欢乐家园”等多个国际顶级水准的高科技主题演艺项目;华强文化衍生品整合了特种电影、数字动漫、主题演艺、文化科技主题公园等领域所拥有的主题、故事、形象等知识产权,广泛开展其创意、设计与品牌授权合作。
打造属于中国自己的品牌
基于现有强大的创意设计、研究开发和全产业链运营能力,华强文化已可以针对不同区域、不同主题、不同内容的文化需求,提供有针对性的创意设计定制服务,能承担文化科技产业基地和主题公园的整体创意与设计。
随着主题公园成套设备和立体影院等“硬件”生产规模的迅速扩大,对特种影片等“软件”生产的要求越来越多。华强文化科技集团加强创作生产,形成了特种电影多条生产线规模化生产,动画产量和质量不断提高。“水漫金山”、“聊斋”等经典故事成了恢宏壮观的体验项目,“生肖传奇”将生肖文化与中国功夫完美结合,“熊出没”里憨态可掬的熊二那地道的北方口音……华强的创意作品处处吹拂着“中国风”。
“不仅如此,我们还要用自己的技术来讲好中国故事。”刘道强说,近年来华强文化围绕“爱国主义”、“中国梦”,设计了一个“美丽中国三部曲”的概念。
在刘道强眼里,只有“中国制造”与“中国创造”并举,才能打造属于中国自己的品牌。刘道强说,华强文化不同于其他企业,确立的创意、研发与内容创作是企业的三大重要核心,并建立了专业的创意设计院、文化科技研究院和工程设计院三个研究院,三院共同承担华强文化科技产品的科研与设计工作,为企业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。“一个企业内部,成立三个研究院在国内并不多见。”
目前,华强文化科技集团已申请近200项国内外专利、近400余项商标,拥有300余项著作权和软件产品登记。“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体系,对自己而言是一种保护,对别人而言也是一种限制。”刘道强说,从设计到制造、从软件到硬件、从管理到运营,“华强”品牌可以完全掌握在自己手里。
引领中国文化“走出去”